當港珠澳大橋通車的那一刻,電視刷屏、及时新聞刷屏、朋友圈也刷屏。這個被媒體稱爲“世界新七大奇迹”的世紀工程,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,代表着中國造橋技術的最高水平。
中鐵山橋作爲直接參建單位,承擔了18萬噸箱梁制造任務。我爲他們驕傲!也爲自己熱愛的開元驕傲!因爲我親眼看到開元的設備在山橋的現場發揮威力,也曾親耳聽到山橋領導對開元板單元機器人系統、對松下數字焊機的稱贊,一幕幕往事浮現于眼前。
中鐵大橋局在港珠澳大橋建設前,提出了“數字化、智能化”的目標,作爲中鐵山橋多年的合作夥伴,唐山松下配合山橋,以松下數字化聯網的500FR焊機獲得認可。2012年首批松下焊機100台運往中山基地(中鐵山橋在馬鞍島設立的基地,爲港珠澳大橋制造鋼箱梁等構件),其中無線聯網焊機500FR型50台、400AT型50台。由于聯網功能受到肯定,僅中山基地便累計購置500FR無線聯網焊機285台、400AT焊機165台、單電源雙細絲埋弧焊機32台。在這個以焊接作爲主要加工方式的結構件制作中,松下焊機的穩定發揮,完美保障了工程的正常進行。
松下焊機進入中山基地,有很多小插曲。中山基地在正式生產之前四面環水,物資運送都靠當地漁船。松下首批焊機到達中山時,貨車要先上船,由船載到基地碼頭,然後再開到工廠內。當貨車到達的時候,已經是晚上7點多鍾。客戶的工人忙着卸車,我幫助清點物資,山橋的領導在一旁,當時老領導梁總看天色很晚了,擔心客戶回家太晚,撸起袖子就和大家一起搬焊機。山橋的領導很感動,也感到梁總很親切,關系一下子拉得很近。
還有一次,大約是2013年,松下有一批400AT的線路板生產方式由插件變更爲貼片方式。但變更後在大電流焊接時有一個三極管有可能出現過熱現象,唐山松下主動服務,于是我同技術服務課的楊占革一起前往客戶現場改造。那時路還沒有修好,客戶工廠距離公交車最後一站除了必須坐船之外,還要經過大概半小時的土路。而這段路附件正在填海造地,來來往往的貨車很多,帶起滿天揚塵,而7、8月份天氣悶熱,因此走一會兒就全身濕透,灰頭土臉。我們到了客戶現場改造時,被時任生產副總的曹東威(現江蘇山橋總經理)看到了,問:“小馬,你們在幹什麽?”我向他解釋正在進行的工作,並說:“雖然實際施工電流很多時候並不會超過限定電流,但爲了保證設備的可靠性,我們還是要進行主動服務,給你們添麻煩了。”曹總說;“松下是大公司,只有你們這樣的公司,才會如此爲客戶考慮,和你們合作最放心! ”
港珠澳項目帶動山橋首次購置數字焊機,爲了保證山橋正確使用,除了現場爲客戶提供聯網技術培訓以及焊機維修服務外,唐山松下還數次爲客戶提供培訓機會,中山基地先後三次派員來唐山學習,其中一次是單獨開班,有力保障了松下焊機的長期穩定運行。實踐證明,松下數字焊機經受住了中山基地高溫、潮濕的考驗,贏得了客戶的信賴。
今天,全世界都在稱贊港珠澳大橋,我們的開元、我們的松下曾參與其中貢獻力量,我們爲之興奮,爲之驕傲!(唐山開元松下焊機銷售有限公司 馬曉健)